
公告信息
首頁 公告信息
信號!朔辰再發評論,議題直指“國企領導班子”!
來源: 山西廣播電視臺 作者: 山西廣播電視臺 時間: 2017-05-02
今天的山西日報刊登了署名朔辰的評論《建好國企領導班子》,文章說:
國有企業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加強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建設,把黨性原則與企業家精神統一起來,建設高素質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隊伍。建設高素質的國企領導班子,要按照習總書記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提出的“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20字要求,扎實開展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培訓工作,教育引導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牢記自己的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經營管理各項工作中,做國有資產的忠誠衛士。
要弘揚崇尚創新的時代精神。積極引導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把創新產業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把握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著力破解企業發展難題,為全省改革發展多做貢獻。
要堅持黨管干部的根本原則。從體制機制上落實黨對干部人事工作的領導權和對重要干部的管理權,把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良將賢才及時選拔到國有企業領導崗位上來。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推進用人制度改革,落實干部能上能下的規定,按市場規律對經理層進行管理,實現職務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
要樹立正向激勵的鮮明導向。既從嚴管理監督,又關心愛護,讓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放開手腳干事、甩開膀子創業。落實激勵干部干事創業、改革創新合理容錯機制“兩個辦法”,合理劃定容錯界限,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大力宣傳優秀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新聞鏈接:
山西國企“五一”前如期完成清理欠薪欠保
山西國企“五一”前如期完成清理欠薪欠保
本臺曾在2月9日報道了省委書記駱惠寧要求解決全省國資國企欠薪欠保問題,“七一太遲,五一必須完成”。“五一”之際,省屬企業交出了清理欠薪欠保的重大階段性成果。
工資和保險,關乎著每一個企業職工的切身利益。全省國資國企欠薪約54.6億元,拖欠社保118億元,欠薪欠保的問題該如何解決?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企業主體,金融搭橋,董事長負責,加速清欠”的工作思路,要求加大清欠力度和效率。省國資委成立“雙清”工作領導機構,瞄準清欠工作的焦點和難點問題全程監督,重點突破。作為清欠主體,省屬企業通過壓縮投資、資產變現、產權出讓、股權置換、調整薪酬分配政策等多種辦法,籌措資金,不斷推進“清欠”進度。
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為民:清理欠薪欠保是駱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 “五一”前必須完成 山煤集團立即作出了部署 提質增效 強化管理 優化財務狀況 積極爭取金融機構的支持多渠道籌措資金 清理欠薪一億四千五百萬元 (清理)欠保一億七千七百萬元 按時完成了雙清工作的任務
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楊心怡:現在我們的欠薪問題 已經全部都解決了現在單位每個月都能按時足額發放工資 我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房貸也都能按時還 我們大家都非常開心
山西四建集團職工李春雷:像我們每天在工地上 屬于一個比較高危的行業我們的醫療 工傷(保險) 在發生一些意外的情況下 也是一個切身的保障 所以這塊企業給我們提供了強力的保障 讓我們能夠踏踏實實的工作
雙清的舉措讓職工增強了對改革認同感,也提升了支持和參與改革的積極性,那么如何建立預防欠薪欠保的長效機制?怎樣防止欠薪欠保的情況再發生?作為連續8年做到工資保險“零拖欠”的企業,山西四建有三個妙招。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杜銳:有自身的問責機制 工資不能夠及時足額發放我們會采取對分公司的負責人進行約談 第二方面我們有信息化的保證機制 實現了工資發放和社保繳納 加互聯網的機制 第三個在經營方面存在困難情況的話 有專門的貸款流程確保員工的工資公司給予后勤保證
從2月9號到4月28號,省屬企業在78天內共清理欠薪53.4億元,清欠率達98%;清理欠保80億元,清欠率60%。欠保企業由15戶減少到9戶。除去長期歇業的僵尸企業,省屬企業欠薪基本清理完畢,欠保問題總體得到解決,均進入掃尾階段。省國資委將把解決欠薪欠保問題納入企業領導班子業績考核,繼續壓實責任,同時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欠薪欠保問題。
山西廣播電視臺評論:
心系百姓 萬事不難
心系百姓 萬事不難
中國人常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而今天我們要說:只要心中裝著老百姓,天下萬事再難也不難。
兩個多月前,省委書記駱惠寧親自為國企職工爭取清欠時間,為群眾利益“較真”。兩個多月后,任務如期完成。
百姓利益無小事,兩個月來,省委書記駱惠寧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清欠力度、提高清欠效率;省長樓陽生多次深入企業調研,提出具體要求;省級有關部門多次召開協調會,研究解決辦法;省屬企業擔當主體責任,動真碰硬,非常時期采取非常之舉。短短兩個月,山西國資國企改革的第一塊“硬骨頭”啃下來了。
省委書記“較真”,是因為甘當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靠山”;各級各部門“動真”,是因為把人民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最高標準,把群眾需求作為干事創業的第一信號。